yL23411永利 - (集团)官网登录

中美贸易战的经济学分析
  • 作者:李鹏飞
  • 发布时间:2025-04-16
  • 来源:交投物流


 

近期,美国不顾世贸组织规则,单方面无理大幅上调从我国进口商品的关税,发动贸易战,我们被迫反击。贸易战的直接表现是双方互相加征关税。根据国际贸易理论,关税会提高进口商品价格,减少贸易量,导致无谓损失。数据显示,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后,中国对美出口确实出现下滑。但同时也出现贸易转移效应,部分贸易转向越南、墨西哥等国。

从经济学角度看,贸易会产生是因为各国有自己的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绝对优势理论是一个旨在阐明一个国家如何在国际贸易中获利的理论。这种贸易通常是出口其在成本上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而进口其在成本上有绝对劣势的产品。比较优势理论指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中国的制造业加工、出口规模庞大,有些产品甚至达到近乎垄断的局面,达到这种局面无外乎两个条件:

1.庞大的人口市场。以牙签为例,每个牙签的利润只有0.01元,100根1块钱,100万根才1万块钱的利润,一亿根牙签的利润才100万,试问有几个国家能有一亿人?

而中国有14亿,仅仅中国市场就能让牙签厂生存下来。依托中国庞大的市场,中国出口到外国的牙签可以不赚任何利润,这样就能把别的国家牙签厂全部淘汰,淘汰以后再加价。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国家连牙签、卫生纸、图钉等都得从中国进口的主要原因——不是他们不想自己制造,而是根本无法和中国竞争。

2.完整的工业体系。以自行车为例,想要生产自行车,那么有25个部件是不可以缺少的,不太可能去生产全部的零件,很多只能让其他的工厂进行代工。很多国家都没有了完整的工业体系,想自己生产也不行了。

所以,美国想要建成完整的中低端制造业很难。他们很多的中低端产业都转移、外包了,产业空心化,只剩下农业、波音飞机、金融、军火、高科技了。中低端实体经济好多被淘汰了,导致了失业率上升。

随着中国日渐强大和科技的发展,中国慢慢在零部件制造这种比较优势的中低端领域爬向高端,开始“觊觎”美国的设计研发的宝座。2017年,中国的研发投入超过欧盟,仅次于美国;小米,华为,oppo等中国手机开始进入全球市场,畅销许多国家;大飞机C919成功试商飞;中国超高速计算机连续数年占据榜首和榜眼;在民用无人机领域,中国更是独霸全球;这种势头之下,美国的飞机、高科技产品也不再具有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中美的矛盾势必会更加尖锐。

而美国也是有一定优势的。一件商品的诞生,要经历全球产业链分工合作。

这就是全球产业链,是金字塔型,越往塔尖,附加值越高。在80年代,美国稳稳占据金字塔的最上面一层,甚至在第二层:制造领域,美国的实力也很强。一个拥有极强的产业优势的国家,其他国家也会很愿意借钱给他。但随着中国的制造业的发展,又在2001年加入世贸,彻底融入国际贸易体系,给美国带来沉痛打击,优势不再是优势。

从产业经济学视角看,贸易战加速了两国产业链的重构。中国加大高科技产业自主创新力度,美国则试图重建本土制造业。这种产业政策调整既有保护主义色彩,也包含战略竞争考量。半导体、5G等关键领域成为博弈焦点。
    宏观经济影响方面,贸易战增加了企业成本,推高通胀。美联储研究显示,美国加征的关税大部分转嫁给本国消费者和企业。对中国而言,出口受阻促使经济结构加速转型,内需市场重要性提升。两国GDP增速都受到一定程度拖累。

为了应对中美贸易战对中美和全球经济带来的影响,中美双方应本着合作共赢的态度积极消除贸易战带来的影响,在能源、农产品、医疗、高科技产品、金融等领域加强贸易合作。这既可以推动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的需要,也有利于美方削减贸易赤字,是双赢的选择。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