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L23411永利 - (集团)官网登录

商品促销现象的现代经济学分析
  • 作者:李鹏飞
  • 发布时间:2025-04-16
  • 来源:交投物流

每逢佳节各大商场超市都会有很多促销活动,什么“本店清仓,一律五折”、“买一送一”、“满100返60”、“满200返100”等等各种标语大大刺激了消费者的购物热情,吸引着消费者的眼球,而消费者往往很冲动,喜欢低价购得名牌,花最少的钱买最大的实惠。因此几乎打折天天有,促销周周见,打折固然是商家的一种手段,但是确实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

对于商品的打折现象,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观点。有的人认为薄利多销收入高,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商品出现,越来越多的店铺开门,越来越多的网购平台建立起来。商品多了,可选择的也多了,但是价格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来说,是最为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对于同一件商品,肯定选择便宜的消费。所以,薄利多销对于商家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考虑因素,尤其是在中国,打折是商家的家常便饭。虽然把价格提高一点再打折,一天的促销比一个月的总销量还高,消费者觉得买到了实惠,商家更是欢天喜地。有的人认为地域问题产生的竞争也是商家促销打折的原因。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首先促销商品摆在显著位置的,是那些更容易勾起人们购买欲望的商品,并且从消费者来到商场本身已经付出了包括时间和精力在内的逛商场而增加的边际成本,这样大大提高了商场其他商品的销售额,获得了丰厚的利润,这足以抵消少量特价商品的支出。从需求曲线函数来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商品的价格越低,消费者对于该商品的需求量就越大;反过来,商品价格越高,对于该商品的需求量越小。尤其对于爱逛街的女性,不管是否需要,只要看到便宜实惠的,就毫不犹豫的买下。当出现一家打折之后,另一家相关商品的价格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总之,价格越低,薄利多销,需求总量会增加,从而导致营业额上涨,效益增高。

第二,商家对于促销商品的选择也有区别。在商场、超市的促销商品中,80%都是服装、鞋帽、休闲食品、儿童用品和小家电等等。这些商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需求价格弹性相对较大。对于需求价格弹性较大的商品,降低价格销售会使企业总收益增加;对于需求价格弹性较小的商品,提高价格销售才会使企业总收益增加。所以商家才会选择那些需求价格弹性较大的商品降价促销,从而增加自己的总收益。但是一些超市的小米、鸡蛋的那个需求价格弹性较小的商品也位列其中。从购买这些商品的消费者来分析,这些商品是居家过日子必备的,而购买这些商品的也往往是一些家庭主妇和老年人。这些人收入相对较低,因此,这些商品对他们来说,需求价格弹性也较大,同样会起到促销的效果。我们常常看到许多老年人排起长队购买促销鸡蛋,商家也因此赚了人气。有的商品的确会给商家带来亏损,但这要从商品的交叉价格弹性来解释,这些亏损商品与其他商品构成了经济学上被成为“需求上相互联系的商品”,更确切的说是一种互补关系。消费者在购买这些商家亏损的商品时,往往会产生对其他商品的需求。而其他商品带来的利润远远大于这些商品带来的亏损。

第三,消费者都会追求最大的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虽然商品的需求价格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益,但是消费者并不完全愿意支付较高的市场价格,都会以消费者剩余来衡量是否要买该种商品。消费者剩余越大,自然买它的概率就越大。其实就是消费者的心理因素,当商品打折时,消费者就会明显的觉得消费者剩余增大了很多,因而毫不犹豫的去购买商品。因此,商家的商品卖出量大,收入增多,利润增多。

最后,生产者要追求生产成本的最小化。商品的成本是由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组成的,当销量很少的时候,生产成本会高的离谱。如果销量达到一定程度,就可大幅度减少生产成本。因此当商品的销量低时,采用打折促销,使商品的销量增大,形成规模效应,生产成本会降得很低。因此,多销售一件商品,在一件上商品上,会获得更多的利润。

并非所有的商品都适合薄利多销这样的销售方式,如果商品的价格弹性过小,就无法达到效果。对于粮食作物来说,需求价格弹性小,需求量受价格影响不大,粮食价格低,需求也不会大幅度增加。过度频繁的打折会使得打折的边际效益递减,不利于刺激消费。当厂商第一次打折时,人们会对产品产生巨大兴趣,会争相购买。然而随着打折次数的增多和打折力度的加大,打折商品对消费者的吸引会变小,人们会期待下一次的打折,而对当下的打折现象持观望态度。这样就形成了卖家价格一降再降,买家却无动于衷。过度打折还可能会造成恶意竞争,导致打折刺激出的销售额不足以弥补降价带来的损失。

一个理性的经济人,不仅要关注短期的眼前利益,更要注重长期发展。促销迎合了消费者剩余价值的心理,提高了商品的销售量,增加了商家的利润,但是一定要了解商品的性质,把握好打折的频率和节奏,不可盲目跟风,要结合自身实际,来选择打折的时机。商品促销不仅仅是商家让利,而是增强了竞争力,降低了成本,增大了销售量,最终商家会的更大的利润。

 

 

 

 

 

 

 

参考文献

1、徐康宁、李东  《经济管理基础导论》  科学出版社

2、张延著  《宏观经济学》  中国发展出版社

3、吴德庆、马月才  《管理经济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李镇西  《生活的经济学》  中国金融出版社

5、赵红涤  《商品打折的“同赢”分析》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