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完《在桃花源中做自己》,仿佛跟着陶公在时光长河里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履行,从那乱世的喧嚣,已投扎进了宁静悠远的桃花源。
在这忙碌纷扰的现世,我们都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一路狂奔,而陶公却早在千年前就已寻得心灵栖息之所,悠然自得的“种豆南山下”,静看“云无心以出岫”。这一场听觉盛宴,让我知晓原来生活的真谛不在于追名逐利,而是在内心深处为自己留一方净土,守一份安宁。
曾有诗云:“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既然走到没有水的地方,那就坐下来,看看云。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哪些走不出的困境,攀不上的高峰,终有一天都变得云淡风轻,看淡岁月之中所有的不欢而散,方知成败荣辱,功名利禄,来是偶然,走是必然。
所谓成熟,便是看一个人是否能够舍得下功名利禄,换人生从此岁月静好。人生在世,放得下过往,不懊悔,不苟求,才能轻装上阵,走的更远。
我们都需要滋养,需要松弛感,需要找到一个喜欢的活法,用新的方式打开眼前的世界。松弛感就是不纠结、不焦虑、不拧巴、情绪稳定、随遇而安、舒适自然。
就像这书中传达的,哪怕深处闹市、心向桃源,何处不可栖?愿我们都能如陶公一般,在生活的琐碎中,觅得属于自己的“桃花源”,在那方小天地里,做最真实、最快乐的自己。